蚊的卵、幼虫、蛹都生活在水中,成蚊生活于陆地上。卵在水中解化成幼虫,幼虫经4次蜕皮变为蛹,蛹羽化变成蚊。这一系列发育过程称为蚊虫的生活史。蚊虫的生活史,因蚊种和气温不同而长短不一。在适宜环境条件下,完成一个生活史周期需要15天左右。
蚊卵多产在水面上,有的蚊种符6g产在湿土上或潮湿缸管的内壁上,但都必须在水中才能孵化出幼虫。蚊虫卵孵化的时间,在同一蚊种中也因温度而不同.但在适宜温度下(27℃±1℃),印通常在2—3天开始孵化.在较低的温度中卵孵化的时间延长。
幼虫滋生在水中,离开水很快死亡。幼虫经过3次蜕皮成为4龄幼虫,即成熟幼虫,第4次蜕皮后化为蛹。在适宜的环境下.幼虫的发育期一般在8-9天。影响蚊幼虫小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水的温度,适宜温度为20—35℃,在30—35℃时幼虫生长.快,死亡.少;日光、雨量、水污染情况、水域状况、水中动植物情况均影响幼虫生长发育。因此,了解自然因素对蚊幼虫的影响,对防治蚊虫具有重要意义。
蛹期的长短因蚊种和温度不同而不同,可短至24小时,长至数周,一般在适宜温度下蛹期为1—2天。蛹的抵抗力较强,在潮湿土壤中仍可羽化为成蚊。蛹对杀虫剂的抵抗力也强。
雄蚊不吸血,只吸植物汁液,寿命较短,一般半个月。雌蚊必须吸食人或动物血液才能使卵巢发育,蚊虫通过吸血传播疾病,各种蚊虫的嗜血习性不同,有的嗜吸人血,如致乏库蚊,有的兼吸人畜血.如中华按蚊等。嗜吸人血和兼吸人畜血的蚊种在传播疾病作用上更为重要。大多数蚊种均在夜间吸血.但是白纹伊蚊、刺扰伊蚊喜在白昼及灯光下吸血;微小按蚊全夜吸血、子夜达高峰;三带喙库蚊偷袭性吸血。
蚊虫栖息场所因蚊种和环境而不同,一般可分为3类:
1、家栖性蚊种白天多栖息在房屋、畜舍的隐蔽处,如淡色库蚊、致乏库蚊等。
2、半家栖性蚊种,兼有室内外栖息的习性,它们夜间进入卧室或畜舍吸血,并在其中活动,天明前离开到野外找藏身之处,如三带喙库蚊、中华按蚊等!
3、野栖性蚊种,雌蚊吸血后栖息活动于野外,如白纹伊蚊。